【盘点】2019年银行金融科技大事件
“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在2020年之初,回望2019年的金融行业,金融科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从政策层面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金融科技迎来新篇章。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金融科技监管进一步细化。
这一年,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个角度加大了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探索。
金融科技成为银行改革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深度赋能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获得发展新动能,供应侧竞争加剧,银行与用户的关系发生转变,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主导权逐步转向用户。同时,用户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要求更高,银行的经营理念已经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传统的体制机制已经不适合新的产业环境,金融科技不仅仅是行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了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动能,银行开始将金融科技融入体制机制改革中。
2019年,银行内外兼修,将金融科技融入机制改革中。一方面对组织架构进行科技化调整,从内部强化集团的科技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提升对外进行科技输出的能力。
1、工行和招行组织架构调整
组织架构调整上,以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和招商银行(下称“招行”)为代表。
11月4日,工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要业务方向是开展金融科技新技术前瞻性研究及技术储备、重点金融科技领域战略规划布局和创新应用。自此,工行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的布局,包括:包括金融科技部、业务研发中心、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中心、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
工行的组织架构布局最主要的特点是广,涉及研发、内部部门沟通、运营多个方面,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改革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工行如此广泛的组织架构调整,背后是工行快速将自身变为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态度(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的银行就是金融科技公司)。
12月25日,据公开资料显示,招行在总行层面成立金融科技办公室,由总行战略规划与执行部更名改组而成,定位为全行金融科技的统筹管理与推动部门。同时,招行的信息技术架构由“一部三中心”调整为“一部六中心”,原有的“一部三中心”为信息技术部、数据中心、研发中心、测试中心,调整后,撤销原研发中心,新设4个中心,就此形成的“一部六中心”为信息技术部、数据中心、测试中心、零售应用研发中心、批发应用研发中心、基础设施研发中心、数据资产与平台研发中心。在此之前的10月,招行发布公告称,“每年至少投入收入的3.5%于金融科技”获批写入章程。
招行2019年对金融科技的组织架构布局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对金融科技的战略重视;二是强化中台职能,最大化衔接技术和业务,招行12月对信息技术架构的调整,充分展示了按业务类型、服务客群重新配置研发团队,确保研发资源能实时响应并最大化贴合业务逻辑;三是加强对数据部署的完善,在保留数据中心的同时,新增数据资产与平台研发中心,前者定位为后台,负责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与运维,后者定位于中台,推动并赋能全行大数据运用,可见,对于数据的应用布局是覆盖了招行前中后台的。
事实上,近年来,金融行业业务与技术割裂的问题早就是行业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银行体制机制僵化,影响其在市场化竞争中的及时响应。笔者认为,招行2019年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银行业敏捷组织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
2、多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在积极调整自身的同时,银行也着手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应对市场竞争。
2015年12月,兴业银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数金”),随后,各银行陆续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2019年就有3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截至2019年,共有10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移动支付网整理如下:
除此之外,2019年,多家银行也表示将要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8月27日,交通银行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在当天的业绩发布会上,交行行长任德奇表示,交行正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11月,广发银行信息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广发银行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新闻座谈会上向外透露,广发银行2020年将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目前正在行内审批。
据悉,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2019年上半年亏损约1.67亿,尽管兴业数金主营业务为金融云服务,经营利润受回款周期影响大,但这依旧反映了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应对的挑战巨大。
当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思考其在集团内的定位如何,商业盈利模式是怎样的,毕竟,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应对市场竞争,并获取盈利。
金融、技术、场景加速跨界融合
随着严监管常态化,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限制越来越大,获取牌照难度大,互联网企业开始去金融化,依托科技实力转向科技服务成为转型路径之一,而银行有从事金融服务的资质,却受限于科技实力和场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利好双方,俨然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其中,合作的重点就是金融科技。
4月3日,中国建设银行和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
5月29日,浙商银行与蚂蚁金服宣布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新零售、金融咨询与顾问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11月6日,兴业银行与小米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等领域实现长期战略合作,构建智慧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11月中旬,福建华通银行与京东数科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拓展金融科技合作领域,在金融私有云、智能运营、智能营销、大数据风控以及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业务领域展开合作。
11月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蚂蚁金服在北京举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表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共同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月16日,工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京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此次合作聚焦金融科技、打造开放生态,双方将建立互为场景、互为生态、互为客户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银行从多个角度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
1、重构底层架构
11月8日,工行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 1.0,这是对企业级业务架构的整合重构。
从需求端来看,用户金融需求日趋生活化、场景化,银行需要开放合作、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仅仅研发一个业务处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从供给端看,科技应用加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在金融业务中的渗透是提升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ECOS系统是工行金融科技应用的集大成者。12月中旬,工行行长谷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ECOS系统在技术应用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在IT架构上,建设核心业务加开放平台的双核心架构,隔离内外网络,确保安全的同时,兼顾灵活性,目前,90%以上的业务已部署在开放平台;二是具备技术研发能力,这是应用科技打造可持续优势的保障;三是组件化的研发模式,比如,将产品设计参数化,新产品推出更简便易行,据悉,目前95%以上的产品可以通过参数调整灵活配置。
笔者认为,工行此次从底层架构的角度加码金融科技,科技赋能其建立“全客户、全渠道、全产品”的生态化业务架构,同时,组件化的研发模式大大减少了重复研发的成本,提升业务迭代的效率。
工行作为国有大行之一,业务量巨大,重构底层架构的难度不言而喻,可见,对工行而言,金融科技转型是一件迫切且值得大调整的事情。
2、加入人脸支付市场
二维码时代,银行错失入局的先发优势,第三方支付崛起,以致其市场地位被撼动。就此,银行深刻认识到支付对于金融格局的影响加大:一方面,支付背后承载了用户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获取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数据,而数据已经成了新的生产要素。
所以,近年来,银行加大对支付的重视。
对于2019年的支付来说,人脸支付是重中之重,同时,人脸支付也是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之一。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5G商用开启,人脸支付设备背后蕴含的商业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银行也加入了人脸支付的战局。
10月底,银联、工行、农行等60余家机构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项赋能”论坛上发布“刷脸付”产品。早在此前,银行就已经有人脸识别试点的探索,主要是各银行在小范围内的试点等,移动支付网整理如下:
3、探索开放银行之路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开放、合作已经成为银行应对各类挑战的重要举措,开放银行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开放银行的探索尚处于初期,没有系统性的应用落地。2019年各银行分别探索了自己的开放银行道路。
中国农业银行建设开放产品体系,加大对G端的服务,5月底,在国家政务平台和各类生活场景中提供开户、缴费等金融服务。
兴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同业与金融市场(F端),对于开放银行的探索也是从F端入手。2017年,兴业银行着手在兴业数金金融云的基础上建设开放银行,截至2019年9月末,兴业银行开放平台对外提供9大类128个API接口,涵盖用户、账户、消息、支付、安全、社交、理财、检索、感知等领域,触达场景端零售客户超220万户,日均交易规模突破10亿元,为银行端引入场景端客户超30万户。
11月28日,百信银行在其生态伙伴开放日上正式发布开放银行生态加速器。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开放银行生态加速器将聚焦新技术、新金融、新消费三大核心领域,注入四大加速资源,计划三年内加速100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实现成长进阶。
各银行对开放银行的探索有所区别,对于开放银行的重视却是一致的。
4、央行数字货币新进展
颇值得一提的是,3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再设新金融科技子公司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经营范围为软件开发;从事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金融科技相关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其中,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旗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占55%股份,而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旗下苏州高铁新城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45%股份。
12月,据报道,在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参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项目,并在深圳、苏州等地试点。未来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如何,银行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关注。
总结
总的来说,2019年,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范围广,但主要是各个银行的独立探索,行业性的落地较少。同时,由于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不能较好适应用户需求的转变,组织架构调整也是2019年银行的一件大事。
2019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指出,2020年要坚持发展与监管“两手抓”,持续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笔者相信,2020年将是监管与市场共同进步的一年,行业规范性将继续提升,技术应用将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进一步拓深。同时,开放与合作仍将是行业主旋律,在多方推动之下,金融科技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未来可期。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