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终止与支付机构条码支付业务合作支付产业出路在哪
2017年8月,央行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规定所有支付机构必须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接入网联,切断之前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在央行推动下,包括银联和网联两家清算中心、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参与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断直连”中。
而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稳中有升。其中,非银支付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笔数、金额再创新高,笔数突破1000亿笔,金额突破5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00%和93.15%。
而现在6月30日已过,本是“央妈”给非银行支付机构“断直连”的最后期限,然而在大限之日整个行业都静悄悄。
经了解,“断直连”已经明确延期,暂定8月底执行。具体原因主要是利益各方的合作问题还在谈判当中。
但是近日,银行已经下手“断直连”了。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透露已收到某银行深圳分行的通知,将在2018年7月20日停止与三方支付机构条码支付业务合作。
“断直联”后,支付产业的出路在哪?
我们不禁要问,“断直连”之后,第三方支付行业究竟将迎来哪些实质性的变化,支付公司的业务将如何发展,支付行业的未来将如何走向?
其实关于网联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断直联”后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可以参考此前银联公布的相关信息。“断直连”后,两大支付巨头与清算机构的合作链路将变为“商户-收单机构-银联-A/T-银联/网联-发卡行”,而不再是“商户-收单机构或聚合支付服务方-A/T-发卡行”。
不难看出,付款流程发生了巨变,支付宝上用银行卡付款消费后,交易类型变成了:网联协议支付。
事实上,央行推动网联成立的意图也非常明显:利于监管。近几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支付和金融市场造成了混乱。而网联的成立,通过可信服务和风险侦测,可以防范和处理诈骗、洗钱、钓鱼以及违规等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网联可以减少银行与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的繁琐过程,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银行。网联可以让参与支付的各方,权责逐渐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和独立。
而对于支付业务的影响,“断直联”之后,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所有支付公司的银行通道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行业支付渠道的基础设施